银行取4万被盘问律师:我等了半小时反诈中心无人出警

原标题:对话“银行取钱被反复盘问事件”当事人:不要借反诈名义折腾储户和银行柜员|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连日来,律师银行柜台取款4万元,被柜员反复盘问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许多网友表示自己也有类似遭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周筱赟律师取钱的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

11月12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涉事律师周筱赟。他表示,理解并支持反诈工作的初衷,但各级基层银行不能对反诈层层加码,“反诈层层加码,走向了它的反面。不要再借着反诈的名义,折腾普通老百姓和银行柜员!”

取钱被盘问 干等半小时无人出警

封面新闻:当时在东营东城支行的情景是怎样的?这半个小时中跟银行还有没有发生别的事情?

周筱赟:11月3日,我在山东东营出差办案。某外地朋友要结婚,我决定给个红包,于是到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取现。

我决定取现4万元,但ATM取现有限额,我的建行卡每日限额5000元,于是去柜台取现。没想到会出现问题,还以为几分钟就能办妥。

柜员问我取现用途,我当时很懵,我说央行总行规定是5万元以上才需说明用途,我没到。柜员领导说他们这里规定取现1万元以上就要说明用途。我问这是哪里的规定?柜员答复是东营市反诈中心。

我说低于5万元,依据央行规定我没义务说明用途。柜员说必须说明,否则无法取现。我本想避免僵持,就说“个人消费”。柜员随后问“具体买什么?”,我当场怒了!这是我的银行卡,买什么东西关银行什么事?建设银行,你们真的是侵犯个人隐私了!

我只得认了,说是给朋友结婚的红包。柜员操作电脑,说系统没有此选项,现在只能让反诈中心出警核实。

询问升级,柜员问我上个月某日某人给我转账的用途。我反问:“你是公安局吗?对我有刑事立案吗?我无义务向你汇报。”

柜员说,我不配合已拨打反诈中心和派出所电话,必须让反诈中心出警核实。我说行,既然报警我等着。

于是我在建设银行干等半小时,但反诈中心没有出警。我说不能一直耗,应何时等?如果报警我在此等,否则我不取现走人。

随后一领导出来,说打电话给反诈中心和派出所,无人接听。问我是否继续取款,虽然似乎可以,但我决定不取了,银行让我离开。

取钱限额是否合规 最新征求意见稿已把5万元取消

封面新闻:目前是否有法律依据规定取10,000元以上需说明情况?

周筱赟:根据2022年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个人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标准是单笔5万元以上。

建行东营分行称是东营市反诈中心规定1万元以上要说明资金来源和用途,反诈中心否认有此规定,称是银行问题。无论谁规定,银行无权把标准降至1万元。

且该管理办法2023年8月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已取消5万元标准。

根源出在哪里 层层加码反诈措施所致

封面新闻:作为储户,如何界定隐私权?

周筱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及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活动和信息。

储户取现用途、购买内容及他人转账金额,如不涉及违法犯罪,无义务向他人公开。即便涉及犯罪,只有公安机关依法定程序方可调查。

建行东营分行做法侵犯储户隐私,把所有储户当作犯罪嫌疑人盘问,毫无理由。

封面新闻:您认为事情根源何在?

周筱赟:根源是反诈中心通过银行管理层,要求柜员实施层层加码的反诈措施,搞一刀切。柜员非专业刑侦人员,无法甄别。应由专业人士负责,反诈应做到源头治理、精准防控,而非一刀切。

希望借我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现状,推动改变。反诈必要,但不能以折腾普通老百姓和柜员为代价。

柜员联系纷纷 诉求统一减轻负担

封面新闻:听说许多柜员联系您,您有沟通吗?他们诉求是什么?

周筱赟:大量银行柜员在我微博留言支持,有的还提议众筹请我起诉银行,说明过度防控折腾了大家。我加了部分柜员微信,获得不少银行内部文件和通知。

得知自我曝光后,有银行已暂停不合理过度防控,但部分仍换汤不换药,对柜员提出“无感防控”等更高要求。我会继续努力,推动反诈措施科学合理,减少对大家的负担。

不会接受道歉 站出来是为“个案推动制度建设”

封面新闻:遇到类似情况,储户应如何维护权益?

周筱赟:每个人若能勇敢发声,社会会更好。我秉持“通过个案推动制度建设”理念。储户应向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局举报相关不合理管理。

封面新闻:事情发酵后,涉事银行联系您了吗?是否接受和解?

周筱赟:我发表文章后第二天(11月6日),建设银行东营分行副行长发信息向我道歉。但我公开表示不接受其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筱赟律师发文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筱赟律师收到的道歉信息

副行长的道歉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为难普通老百姓。其道歉重点是对我“体验不佳”深表歉意,而非为建行东营分行违反央行规定、层层加码的行为道歉。

所谓“体验不佳”,无非是把责任推给我“敏感”或柜员“理解有误、态度不好”,实际上是推诿责任。

我从未投诉当天柜员,事情关键在银行管理层及决策部门制定不合理政策。

https://m.163.com/article/KE7PGRJI0001899O.html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