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来访者,她的父母属于典型的争吵型夫妻,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几乎从不停歇。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家庭氛围非常压抑,她感觉自己就像在夹缝中生存。爸爸和妈妈一吵架,爸爸就会拉她去诉苦;妈妈和爸爸一吵架,妈妈也拉她去诉苦。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觉得简直压抑到爆炸。
爸爸妈妈同时向她倾诉自己的委屈,诉说各自在这段婚姻中的痛苦,仿佛如果没有这个孩子维系,他们的关系就维持不下去。然而,事实上,如果真是“为了孩子”,如今孩子已经长大——她已经四十多岁了,父母却依然在争吵。她能做的,就是离父母远远的。即便如此,每次妈妈打电话诉苦,她仍然非常难受。她说:“我再也不想听你们说这些了,你们自己的事自己解决,我实在受不了!从小到大你们就跟我说这些有的没的,我管不了你们,想离就离!说了几千遍要离,却始终不离。”
对这个孩子来说,她清楚地意识到父母陷入了一种争吵不休、令人窒息的模式,所以她一读完书、离开家之后,就怀抱着一个梦想: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恩恩爱爱的家庭,我的老公必须来自父母不吵架、彼此恩爱和睦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一定会让我感到舒服——正是因为我的父母吵架让我心累,我一定要找一段不吵架、能够相濡以沫的婚姻。
大家不妨想一想,这个女孩最终能找到她理想中的婚姻吗?她在婚姻中会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人?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猜一猜。
当我们极度缺乏某样东西时,我们在婚姻或关系中往往会把那种需求放大。比如,我缺乏家庭的温暖,家里总是压抑和争吵,那么我对温暖的需求就会被放大。一旦有人似乎能满足这个被放大的需求,我就会格外关注。
这个女孩正是这样。她开始观察她男友的原生家庭,发现他的父母说话客客气气,在她面前表现得非常友善。她想:这样的父母作为榜样,她的老公一定不会差。
那么大家猜猜,结婚之后她发现了什么?婚后这个女人才明白,他们瞒着她的是一个多大的骗局。原来男方的爸爸“家外有家”,早就在外面成立了另一个家庭,但男方的父母没有离婚,可以说是一种公然出轨的状态。
不过,因为儿子要结婚,为了不让女朋友——也就是他未来的老婆——知道真相,这对父母在她面前合演了一出恩爱的戏。但这种恩爱显得非常客气、非常相敬如宾:在她面前,他们互相夹菜、彼此尊重。可对婆婆来说,这些年她都是以泪洗面,因为丈夫外面还有另一个家庭,她内心非常痛苦。
我们有一位学员说:“妈宝男。”这话也没错。她找的这个男人非常爱他的妈妈,为什么?因为他为妈妈感到不值,他为妈妈难受这么多年,觉得妈妈是个可怜的人——毕竟他的爸爸是那样的。
但今天,这个男人找老婆的动机是什么?他最看重的是什么?最看重的是女方的父母是否是原配、她的爸爸有没有出轨。所以他格外关注这一点。他也确实了解了女方的家庭:虽然她的父母总是吵架,但吵了一辈子,至少这个男人没有在外面搞“小九九”。于是,他对这个来自这样家庭、心思单纯的孩子特别满意。
而在女方眼中,她看到丈夫的原生家庭中,婆婆还会给公公夹菜,两个人甜如蜜,总是握着手。为什么?对婆婆来说,她已经很久没有牵过公公的手了。公公“家外有家”,她其实处于非常痛苦的状态。但在儿媳妇面前演恩爱的戏,婆婆愿意吗?她其实很愿意,因为好多年没有这样了。所以在儿媳妇面前表现出的对老公的好,儿媳妇都看在眼里。
这既是婆婆内心真实渴望的投射,也是一种掩饰,是海市蜃楼般虚假的关系。
婚后,这个女生得知真相,颇为震惊。但好歹,这种关系表面上看似相濡以沫。事实上,这背后是公公婆婆之间多年冷暴力,持续多年。他们不解决婚姻问题,也不离婚。为什么不离?
婆婆自己有一套说法:觉得离了之后,以现在的年龄也难再找;反正还有儿子在,关系也不错,没必要非离不可;离婚又不是便宜了外面的那个女人。在这段关系里,只要老公还往家里拿钱,她也没觉得吃亏。如今两人都七十多岁了,她就算了。但对于老公的行为,她想惩罚他,所以长期冷暴力,偶尔回家住,大部分时间互不理睬。
这位女生最终找到的男人的家庭,大家也能看出,是一个非常不健全的家庭。但她说:“我怎么能提前知道呢?都是结婚后才发现的。”
为什么我们容易在婚前看不清?因为当我们极度缺乏某样东西时,就会把这个需求放到无限大。比如特别渴望一段不吵架、相濡以沫的关系,就会把这当作择偶首要标准,放大成唯一目标。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如果特别缺钱,就容易遇上骗子。骗子会告诉你“这里有个绝好的机会”,“别人都不知道,我只告诉你”,即便有漏洞,你仍会相信——为什么?因为极度缺乏时,只想马上填补空缺。
当我们极度缺乏某样东西时,大脑中的需求雷达失灵,把它放大成唯一目标。而往往极端满足这一需求的,反而出自另一个极端、同样不健康的家庭。
确实,很普通的家庭父母也会争吵。但当你发现对方父母偶尔吵架,比如一个月吵一两次或吵后很快和好,由于你自身伤口太深,你便变得格外敏感。
你很聪明,一旦察觉对方可能会和你吵架,或对方的父母也会争吵,你就像惊弓之鸟,不敢选择这段关系。因为伤口被重新掀开,感到害怕、难受、不舒服。
所以我们常说,两个人都极度缺乏爱,看似互补,其实是一种“来自深渊的相遇”。这样的关系中,一定会经历非常痛苦的疗愈过程,但这也是你真正想要疗愈的必经之路。如果不经历这阶段,无法迈向下一个阶段。
你不可能一开始就找到一个完全符合理想中“全家欢乐”的家庭。
我有一个来访者昨天还跟我说:“老师,我现在所求的不过就是三餐四季、夫妻相伴,一个温暖的小家庭。我就这么一点可怜的需求,为什么就是达不到呢?”
但问题是,当她选择伴侣时,心里期待的是“落魄英雄”式的男主角,她就不可能遇到她所理解的平常意义上的三餐四季、温暖小日子。除非她愿意找一个体制内稳定、不太变动、平凡也许偶有磕绊、偶尔吵架的男人——这样获得理想温暖生活的可能性,远高于执意找一个“大英雄”式伴侣。
可是她不会选择那样普通、平凡、没有风浪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吸引不了她。
当我们原生家庭有极端问题时,吸引我们的伴侣往往也是来自一个极端痛苦或有极端问题的家庭的人。
发布于:北京
https://k.sina.cn/article_1147703514_446890da00101dqtw.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