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11月14日举行的第九届雄安新区投融资发展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员贾康、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等多位宏观专家分享了对规划的学习和研究体会。
响应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政策号召,论坛上财达资本、华北制药集团、浙江陆恒签署了发起科创基金的意向协议。相关资金将依托华北制药在医药行业的龙头地位,重点投资创新药物、医工交叉、医药技术创新平台等领域的项目和企业,助力行业创新。同日,《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2025》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本次论坛由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河北金融学院及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高培勇:以一流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将各类经营主体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基点,并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方针。
他强调,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确保相关政策聚焦经营主体的需求,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高培勇指出,一流的营商环境具有明确的指向和客观的表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指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应重点关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七大方面。在实现规则与管理标准相通相融的基础上,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他特别强调,营商环境优劣最终由经营主体评判。营商环境建设不仅要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还要以经营主体的实际感受作为评估标准,紧盯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开展针对性改革与政策出台。
贾康:必须下决心去做海绵城市、海绵流域建设
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系统梳理了“十五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驳斥了“投资饱和论”。他指出,中国在地方辖区层面仍有丰富有效的投资选择。
例如,随着雨线北移,抗洪排涝的政府职责日益凸显,必须全力推进多年虽谈及但未充分实施的海绵城市和海绵流域建设。
贾康表示,要统筹规划水系改造、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心区域地铁轨道交通网及其他配套设施,连接全面乡村振兴和中心区域公用基础设施升级换代。这些重大项目应利用地方专项债、特别国债、超长期国债等多渠道资金支持,并积极吸引民间及金融资金参与,确保建设成效显著。
田轩:要强化投资者保护、知识产权保护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质趋势”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十五五”期间,我国发展环境虽深刻复杂变化,但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未变。营造包容个性和容忍失败的氛围,完善法治环境及稳定宏观政策导向,是激励科技创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田轩强调,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需强化投资者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并建立“宽容的”激励与破产制度。
他认为,只有保护好投资者,国家研发投入才能增加,企业投资效率提高。宽容的个人破产法激励创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创新。良好的法律环境为创新创造条件,坚实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吴亚平:“十五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要保持合理稳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作题为“‘十五五’扩大有效益投资的重点和地方对策建议”的演讲。
他指出,“十五五”时期投资应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为主题,既要优化投资结构,又要保持合理的投资总量增长。
吴亚平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要保持合理区间,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投资增速至少需保持3%以上。
他表示,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看,扩大有效益投资需聚焦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数字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及高水平安全发展等多个领域。
此外,扩大有效益投资应聚焦“三新一重”领域,即新质生产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及重大工程。结合经济阶段特点,电力、水利、新基建、生态环境等领域存在较大投资需求,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
吴亚平指出,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只有满足实际需求并具有效益的投资,才能助力逆周期扩大内需,发挥投资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从而提升发展质量和经济总量。
校对:盘达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11-15/doc-infxnmtv057496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