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亏损的面板龙头维信诺,在终止一场持续三年的重大资产重组后,迅速迎来“白衣骑士”——合肥国资的入主,公司似乎迎来转机。
卖身合肥国资
11月9日,维信诺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025年11月10日起复牌。公司正在筹划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维信诺正计划向合肥建曙非公开发行股份,拟募资近30亿元。发行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
此次定增募资不超过29.37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发行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
与多数“半路接盘”的国资不同,合肥建曙本就是维信诺的重要股东。2021年3月,成立不久的合肥建曙从维信诺原控股股东西藏知合手中以17.60亿元受让1.60亿股,持股比例达到11.70%,成为第二大股东。维信诺由此进入无实控人状态。
此次是合肥建曙对维信诺的第二次资本动作。值得注意的是,合肥建曙此次拿下控制权的成本显著低于首次入股。此次维信诺拟定增发行不超过4.19亿股,发行价格为7.01元/股,完成后合肥建曙持股比例将升至31.89%。
这一定增发行价无论与上次转让价还是当前二级市场价格相比,都显得“便宜”。四年前首次入股时,每股转让成本为11元。此次定增价格仅为当时的64%。
两次投资合计,合肥建曙将以46.97亿元拿下该面板企业的控制权。维信诺此次以低价引入国资,显然是不得已之举。一方面,公司三年筹划的募资及重大资产重组未果,另一方面,资产负债率偏高,举债发展空间受限。
GKURC产经智库首席分析师丁少将指出,引入国资控股股东不仅能带来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和偿债,更能优化维信诺的治理架构,为未来发展打下管理基础和资源储备。合肥国资入主后,维信诺的治理逻辑将由分散转向集中控制,国资或将带来政策支持、资源注入及更大的稳定性。
三年多亏损近100亿元
资料显示,维信诺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项目组,于2018年借壳上市。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OLED小尺寸、中尺寸显示器件,以及Micro-LED显示屏,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控仪表、金融、医疗、车载、通信等多个领域。
据CINNO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维信诺智能手机AMOLED面板全球市场份额占比11.2%,位居全球第三,国内第二。另据DSCC数据,2024年维信诺在全球AMOLED智能穿戴面板市场以27%的出货占比排名全球第一。
但近年来维信诺业绩持续亏损。公告显示,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4.77亿元、59.26亿元、79.29亿元和60.5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0.7亿元、-37.26亿元、-25亿元和-16.23亿元。
半个月前,维信诺刚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该重组原计划收购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40.91%的股权,该公司拥有一条第6代柔性AMOLED产线。
目前,新一轮OLED产业竞争已开启。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三星等均在建设8.6代OLED面板生产线,计划拓展IT、车载等中尺寸OLED应用市场。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维信诺“卖身”国资,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https://m.163.com/article/KEC2LUSQ0025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