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这个老龄化的社会,啃老族“家里蹲”现象也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例如,超过50岁的中老年“家里蹲”,既不工作也不结婚,还依靠七八十岁父母的养老金生活。
日本每年都会发生许多悲剧,往往与“家里蹲”有关。长期习惯被年迈父母照顾的中老年“家里蹲”,一旦父母去世,自己缺乏生存能力,常常不知所措。
有人甚至会将父母的遗体藏在家中,继续冒领养老金。
如果没有养老金,家里又无积蓄,有的人甚至选择让自己饿死在家中。
(日本啃老族老龄化)
日本有一位81岁的老人,A婆婆,丈夫于五年前去世。她每个月领取17万日元养老金(约合人民币7818元),家中独栋房子的贷款已还清,按理说单人生活经济压力不大。
但是,49岁的儿子和46岁的女儿都早已到了应当独立生活的年纪。
而A婆婆却感到极大苦恼,因为儿女都窝在家中“啃老”,成了她的难题。
儿子曾为照顾父亲而辞职,父亲去世后他称难以重新找到工作,便继续留在家中。女儿因职场人际关系问题辞职回家,虽做过短暂派遣工作,但后来大部分时间窝在房间打游戏。
起初,刚失去老伴的A婆婆感到孤独寂寞,认为儿女暂时没有工作也无妨,有他们陪伴心里踏实。
但无论如何节省,单靠养老金难以维持三人生活,还需支付水电费、手机费等开销。除了养老金,A婆婆还动用了丈夫留下的存款。
(日本媒体报道截图)
五年过去,两个孩子仍未就业。这些年他们相互依赖,孩子靠养老金和积蓄生活,A婆婆因有陪伴不再孤单,甚至觉得“这样也不错”。
直到有一天,一位亲戚对他们的状况表示担忧:“我看到一个电视节目介绍老年人破产和家里蹲的故事,你们家还好吗?”
A婆婆回答说“没事”,但查看银行存折后发现,每个月大约取用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597元),偶尔因急事一次性支取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790元)。最终,丈夫遗留下的存款不足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6万元)。
(日本老人,资料图)
感受到经济危机,A婆婆对孩子们说:“你们可以继续待在家,但为何不开始找工作?哪怕是兼职也好。”
儿子回应:“因为照顾父亲,我错过了重新就业的机会,这不是我的错,我也无能为力。”
女儿则说:“如果现在工作,怕再次遭受骚扰。”
孩子们明明具备能力,却不愿工作,令A婆婆担忧不安。她一再恳求他们尝试找到工作,但孩子们毫无意愿。
(家里蹲,资料图)
A婆婆日益焦虑:“我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想到孩子们的未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最终,她决定主动改变,准备卖掉房子。
“我们家将于明年3月31日解散。我已经决定卖掉这栋房子。卖房所得将用来住进养老院,到那时你们两个应该可以独立生活了。”
孩子们震惊并强烈反对。儿子愤怒地说:“我照顾过爸爸!”女儿则哭喊:“太可怕了!妈妈关心过我的情况吗?”
但A婆婆坚定反驳:“我一个人生活孤独,只能依赖你们,结果你们也无法独立。若继续这样,我们都会崩溃,我必须结束这种状况。”
(家里蹲,资料图)
没多久,房子找到买家。搬家当天,A婆婆平静而坚定地说:
“今天,我们家解散了。但这不是结束。作为一个家庭,我们是时候停止依赖,应该各自独立走向未来,仅此而已。”
孩子们终于理解了母亲希望他们独立的真挚心意。
卖掉房子后,儿子利用照顾父亲的经历,开出租车,专门接送行动不便的人,开始新生活。
女儿找到居家工作,不用担心复杂的人际关系,顺利重返社会。
A婆婆则在养老院过上了平静生活,孩子们有空时前去探望。
这位母亲艰难决定,最终拯救了整个家庭。
(日本女子,资料图)
该事件引发日本网友热议:
“暂且不谈女儿,儿子为照顾家人辞职是错误。照顾期终会结束,他的寿命还很长,不应放弃谋生的工作。”
“辞职照顾家人或许是无奈之举,但企业和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帮助人们应对这种情况。”
(截图来自日本网友评论)
“溺爱孩子绝非好事。父母应教孩子如何独立生存。我认为这位母亲正是在这么做。”
(截图来自日本网友评论)
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日益多元,子女可能因照顾父母辞职,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工作,被迫经济依赖父母。
日本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与父母同住更长时间,习惯家人照顾,趋向安逸懒散,缺乏自立意识。
作为父母,应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引导,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给予适当压力与挑战,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目标与方向。
发布于:英国
https://k.sina.cn/article_2549228714_97f224aa01901dskm.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