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吴兵
站在贵阳国家高新区纵横交错的道路网格间,能听见时代发展的轰鸣。清晨,贵州科学城的实验室已亮起灯火;正午,世纪恒通的数字标注师们正为AI模型注入智慧;日暮时分,人才公寓里飘出饭菜香,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这座新城扎根。这是“十四五”的贵阳高新区——昔日黔中腹地的产业园区,如今已蜕变为创新动能澎湃的科创新城。
五年来,这里完成从“企业集聚”向“生态繁荣”的蝶变。航空发动机的精密齿轮与低空经济的展翼无人机同频共振,朗玛信息的“AI医生”与东方世纪的“水利预警”在云端交织。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天都有科技火花迸发,每月都有创新成果落地。
当人才公寓的灯光连成星河,当“四纵七横”路网贯通城市血脉,这座以“高”为志、向“新”而行的新城,正用1160亿元工业总产值与300家上云企业的成绩,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答卷。
创新的基因深植发展血脉,产业的浪潮激荡时代强音,位于黔中腹地的贵阳高新区,正以“高”为志,向“新”而行,在“十四五”的恢宏画卷上,挥毫写就科技引领未来、融合创造美好的崭新篇章。
近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贵阳高新区入选“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5)”名单,位列第69位,系贵州省唯一入围园区;同时在“园区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百强”中排名第90位,彰显了园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实力与地位。
过去五年,贵阳高新区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战略使命,以创新驱动为帆,在产业裂变、科技突围、人才汇聚中破浪前行。综合实力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持续跃升,一座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雄姿,傲然屹立于黔中大地。
产业聚变与数字浪潮
锻造高质量发展硬核实力
走进贵阳高新区,感受到的是实体经济拔节生长的强劲脉搏。从航空发动机的精密轰鸣到新能源电池材料的流光溢彩,从智能软件的无声算力到低空经济的展翅欲飞……一幅“两主一特”现代产业体系的壮阔图景正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
“十四五”期间,贵阳高新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工业总产值累计突破11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持续领跑全市全省,成为区域经济当之无愧的“压舱石”与“强引擎”。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平均每天都有新的科技火花迸发,每月都有创新成果落地生根。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航空发动机”“微特电机”“电子信息制造”三大产业生态圈在这里强势崛起。它们如同三块强大的“产业磁石”,吸引了58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形成了一条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如今,这三大生态圈产值已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六成以上,实现了从“企业集聚”到“生态繁荣”的华丽蝶变。
与此同时,一场深刻的“数字革命”正在这里静默涌动。朗玛信息研发的“39AI全科医生”问鼎全国首个医学大模型,正在赋能基层医疗,让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千家万户;东方世纪打造的“东方祥云”水利预警系统守护着江河安澜,彰显着科技力量。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在这里深度融合,超过300家企业乘“云”而上,踏“数”前行,描绘出一幅幅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动图景。
面向广阔蓝海,低空经济产业在这里扬帆起航。通过整机制造与场景应用双轮驱动,贵阳高新区正全力构筑贵阳低空经济研发制造核心区。从九天之上的航空动力到纵横云端的算法模型,从精密制造到智能应用,贵阳高新区的产业经纬,正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道路上不断织就,展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创新裂变与人才奔流
激活引领未来“第一动力”
创新,是贵阳高新区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最强劲的动能。扩容升级后的贵州科学城,如同一个强大的“创新反应堆”,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14家省级以上平台在这里汇聚碰撞,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科技能量。
这是一片创新的沃土,更是一个成果丰硕的“丰收田野”。“十四五”期间,贵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居全省榜首;新增上市企业占全市三分之一;专精特新“小巨人”、绿色工厂等国字号荣誉纷至沓来……在这里,一条“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的企业培育梯队已然形成,创新型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蔚然成林。
创新的活水,源于人才的奔涌。贵阳高新区深谙“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之理,精心构筑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生态。五年来,上万名产业人才、逾千名高层次人才在这里汇聚,形成了一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大军。从“优企名校行”到“才聚高新”系列招聘会,从“揭榜挂帅”到项目合作,这里正成为天下英才向往的追梦之地、圆梦之城。
为了让人才“落地生根”“心安此处”,贵阳高新区不仅打造了数千套“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更用心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政企院共建的实训基地、集聚41家专业机构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从“筑才卡”到“96567”服务热线的暖心保障……这里的留才生态,既有家的温度,更有事业平台的深度。一位刚入住人才公寓的年轻博士感慨:“这里不仅给了我们一个家,更给了我们实现梦想的舞台。”
产城融合与民生温度
绘就宜居宜业“幸福底色”
发展的温度,最终由民生来度量;城市的魅力,终究靠幸福来定义。贵州科学城的崛起,不仅体现在日新月异的经济数据上,更书写在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和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里。
“四房”联动战略在这里精准施策,以标准厂房集聚产业,以多元住房安顿人才,以完善配套服务居民。“十四五”期间,超百万平方米商品房拔地而起,四千余套保障房、两千余套人才房筑巢引凤,同步妥善安置群众,一幅“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和谐画卷正在黔中大地上徐徐铺展。
曾经的产业园区,正在向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华丽转身。“四纵七横”的主干路网贯通城市血脉,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同步升级,5G网络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发展的根基在这里不断夯实。一位在这里工作了十年的企业家赞叹:“眼看着这里从一片荒地变成了现代化新城,这种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生活的烟火气与文明的幸福感在这里交相辉映。贵阳一中科学城中学的规划建设、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建成投用,提供了6390个优质学位,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多家医疗机构相继引入,“15分钟生活圈”内市集兴起,公交线路与定制专线有效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一座充满活力与温度的产业新城正在崛起,让工作在这里、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营商环境是发展的“气候土壤”。贵阳高新区致力打造“企业之家”,推动“园区事园区办”,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深化,智慧监管与柔性执法让企业既能遵规守法,又能心无旁骛谋发展。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在这里办事越来越顺畅,政府服务真正想到了我们心坎上。”
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合作的姿态赢得未来。“十四五”期间,贵阳高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5亿元,朋友圈扩大至106个国家和地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贵阳高新区正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高新”魅力。
回首“十四五”,贵阳高新区以产业的“聚变”锻造了硬核实力,以创新的“裂变”激活了第一动力,以城市的“蝶变”提升了民生福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座科创高地正蓄势待发,以其全部激情与智慧,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必将谱写更加雄浑壮丽的高新乐章。
(本版资料图片由贵阳高新区提供)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11-17/doc-infxsaus399554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