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军工】商业航天:亚马逊Leo预示太空数据服务新方向

事件概述

亚马逊在11月13日宣布,将耗资百亿美元的卫星互联网项目 Project Kuiper 正式更名为“亚马逊 Leo”,并明确其核心不是“上网”,而是“把AWS云搬到轨道上”。更名也暗含该项目性质从实验测试向商业运营的转变。目前亚马逊已发射超过150颗“Leo”卫星,未来总数预计将超过3200颗。

马斯克近期在采访中也表示,计划每年发射/部署100GW太阳能AI卫星。他认为,这种方式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大规模驱动并运行人工智能。

分析判断

我们认为,亚马逊Leo和马斯克的Starlink代表着两种卫星互联网应用方向。亚马逊作为互联网头部公司,本身在云计算领域拥有强大实力。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网络、软件等——客户像使用水电气一样按需付费。亚马逊AWS太空战略的本质上是将云计算的“水电气”逻辑复刻到太空。

长期看,亚马逊Leo目标是构建全球领先的“卫星+云+AI”数字生态,聚焦太空数据服务价值链,通过“卫星+云”构建星际高速公路,抢占企业级“云到太空”市场。也就是说,亚马逊AWS把卫星星座作为一个大的分布式太空数据中心,每颗卫星都能作为边缘计算节点,形成从卫星数据→云处理→行业SaaS应用的完整链路。这为我们国内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云计算龙头企业也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思路。

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院士认为,太空是人类最大的资源,只有将AI送入太空,人类才能真正走出地球。在计算卫星支持下,只要卫星到达的地方,就能完成对数据的处理。今年5月14日,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首批12颗卫星成功发射,将在地球上规模为8B的AI模型送入太空。

我们认为,三体计算星座的战略意义在于:1)模式创新:开辟了“通信+算力+数据”复合型太空基础设施新赛道;2)市场潜力:To B市场的算力调度与数据传输需求,将成为卫星通信商业化落地的核心增量;3)政策契合:呼应我国“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和“东数西算”工程,具备产业政策红利;4)全球机遇:通过开放算力资源与数据平台,具备成为国际太空算力网络枢纽的可能性。

► 亚马逊Leo瞄准“卫星+云计算”融合

2025年上半年,亚马逊Kuiper低轨宽带星座正式开启了常态化大规模部署。其星座一期规模为3232颗卫星,分布在590km、610km、630km三个轨道高度。根据FCC的许可条款,公司需在2026年7月前部署完成一半的星座卫星,其余卫星须在2029年7月前完成部署。

在地面段方面,亚马逊正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专用网关站。每个网关站点均通过专用光纤接入最近的亚马逊AWS节点。据官方披露的视频资料,每个地面站约配置5个网关终端。此外,亚马逊已在全球9个国家部署了12个AWS卫星地面站,为中小企业及政府机构提供卫星运营、云上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服务。

► 太空数据服务将成为亚马逊支柱业务

亚马逊 Leo 的更名证实了Kuiper网络计划不仅仅是一个卫星互联网项目,更是亚马逊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成为继电商、AWS、订阅服务后的第四大支柱业务。截至2024年底,亚马逊已在Kuiper计划上总投资超100亿美元。

Kuiper计划重点布局三类场景:

一是针对政府和企业用户,提供专属私有连接通道,允许政企在不经过公共互联网的情况下,将数据从远程地点直接接入专用云;或者通过AWS接入私有网络,提升数据安全性与隐私保护,尤其适用于信息敏感的场景。

二是为石油、运输、农业等特定行业提供卫星物联网服务,结合基于云的实时流数据处理服务(Amazon Kinesis)、AWS物联网服务(AWS IoT)、可扩展的数据存储服务(Amazon S3),提供油田传感器数据回传、远洋船舶设备监控等专属物联网连接方案。

三是蜂窝回传,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将4G/5G服务扩展至传统光纤难以覆盖的偏远地区。

► 亚马逊构建全球领先的“卫星+云+AI”数字生态

卫星互联网的代际跃迁正经历从“管道”传输(1.0)至空间组网(2.0)再至云网融合(3.0)的升级。“一网”代表1.0阶段,其星座缺乏星间链路,依赖传统地面回传架构,卫星仅作为数据透传的“管道”;“星链”代表迈入2.0阶段,通过激光星间链路天基网络,实现卫星自主路由与低延迟中继,使卫星从“管道”升级为智能化“空间网络节点”;而“Kuiper”代表将迈入3.0新阶段,卫星网络与AWS云原生能力相结合,构建“连接-计算-智能”体系。

长期看,亚马逊的建设目标是构建全球领先的“卫星+云+AI”数字生态。“Kuiper”星座未来有望成为AWS的“太空光纤”,将云计算延伸至太空,每颗卫星都能作为边缘计算节点;AWS云平台用于实现资源动态调度与弹性扩展、处理和传输能力;AI辅助实时调整卫星与地面网络的负载均衡,适应突发流量需求。

受益标的:

1、普天科技:公司深度参与“三体计算星座”这一全国首创的太空在轨AI计算项目,在星间+星地链路、卫星载荷、地面站建设等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公司协同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等生态伙伴共同推进“星缆计划”,该计划通过构建低轨算力卫星集群,实现了太空从“有星无算”到“在轨智能”的模式突破,为“东数西算”提供天基算力传输支撑,实测时延较传统地面网络提升显著。

2、霍莱沃:卫星测量领域核心厂商,有效攻克卫星批量化生产中面临的高精度测量与快速验证等关键问题。据25年10月28日投关信息,今年以来,公司的商业航天领域订单高速增长,已与国内多家主流卫星制造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一方面,公司卫星制造客户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主要得益于前期在标杆客户建立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单客户的价值量快速上升,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卫星测量系统方面的产品线拓宽,公司在星载相控阵测量系统、射频微波测量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整星测量系统、光学测量系统等产品线。

3、国科军工:据半年报,公司是国内少数从事导弹(火箭)固体发动机动力模块产品科研生产的企业之一。24年7月,公司公告投资3.43亿元建设航天动力项目,实现从发动机配套企业向发动机总装企业转型,项目涵盖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发中心、智能制造加工区以及生产辅助区等板块。据互动平台,公司导弹(火箭)固体发动机总体研产一体化早期实现商业航天业务合作,不仅能够满足低空卫星发射的技术要求并可实现低成本化。在生产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适时拓展商业航天领域业务。

4、上海瀚讯:据25年5月16日投关信息,公司是千帆星座通信分系统供应商及 G60 星座载荷相关通信设备的核心承研单位之一,负责该星座通信分系统的保障与支撑,研制并供给相关卫星通信载荷、信关站、卫星通信终端等关键通信设备。目前与低轨卫星行业相关的研发项目有一体化信关站系统、TP 载荷分系统、VDES 载荷分系统研制、千帆一代地面系统、千帆一代在轨验证平台、手机直连卫星 5G 产品。

5、臻镭科技:据25年5月29日投关信息,公司是卫星互联网核心芯片及元器件供应商之一,公司产品和参 与星座覆盖率较为齐全,已与行业内多家科研院所、总体单位及优势企业开展合作。2024年公司一半收入来自卫星通信,覆盖遥感卫星、商业低轨卫星;当前卫星通信星座已进入规模化组网建设周期,公司已根据客户需求备货,2025年将按计划进行交付。

6、其他受益标的:

星载芯片:紫光国微、复旦微电、铖昌科技;

星载计算机:智明达;

卫星射频连接器:陕西华达;

激光通信:航天电子;

火箭材料:楚江新材;

遥感数据处理:航天宏图、中科星图。

风险提示

组网进度不及预期、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等。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分析师:陆洲

分析师执业编号:S1120520110001

证券研究报告:《商业航天:亚马逊Leo预示太空数据服务新方向》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7日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若您并非华西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为华西证券军工团队设立及运营。本订阅号不是华西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是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华西证券及华西证券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为使用本订阅号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西证券所有,华西证券对本订阅号及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华西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zmt/2025-11-17/doc-infxtehe3649271.shtml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